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題:智慧養老中的“數字鴻溝”怎麼填?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防走失智能手環、智能護理牀、情感陪護機器人……市場上的智慧養老產品日益豐富,然而,這些真的都是老年人所需要的嗎?他們會使用嗎?
隨着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數字鴻溝”一時間成為熱詞。近日,在第三屆燕山養老論壇上,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就如何填平智慧養老中的“數字鴻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認為,智慧養老的根本不僅在於技術的“智慧”,更在於它能夠針對某種需求場景,解決老年人居家或者在養老機構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在日常各項養老服務當中,技術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應實現集成,並與管理有效融合,以解決老年人真正的困難和問題。”李紅兵舉例説,對於重度失能長期卧牀的老年人,智慧養老應通過整合各種新技術,聚焦於“兩便管理”等需求,讓他們及其家人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智慧養老要智慧,更要‘致惠’。”中國老齡產業協會會長曾琦認為,要抓住“養老服務”這個核心,在智慧產品和服務中,體現適老化、實惠性、人文性。
有的智能App用起來程序繁瑣;有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功能單一,或存在安全隱患,或引起皮膚過敏反應……現實中,一些智慧養老產品的使用體驗不佳,老年人認可度不高。
曾琦認為,為老年人設計研發產品要植入人文關懷要素;智慧養老服務供給方要建立消費反饋機制,收集老年人對智能產品體驗後的評價,據此判斷產品或服務的效果。
“智能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也要親民。”他説,老年人的消費特點是重實惠而不求奢華,價格也是老年人對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接受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填平智慧養老中的“數字鴻溝”,在摸清老年人真實需求基礎上,還需要進行資源整合。
據曾琦介紹,全國老齡辦曾在全國多地試點搭建社區為老服務信息平台,將老年人的服務需求信息和服務提供方的供給信息進行匹配,讓老年人在家裏就能方便地獲得養老服務。但由於覆蓋面小,服務對象少,供需雙方信息收集不全,一些平台歸於失敗。
如今,不少養老機構和企業也在積極打造類似平台。然而,碎片化的數據分散在不同機構,形成一座座數據“孤島”,沒能讓這些數據釋放出最大價值。
曾琦認為,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台要想辦法吸引真實流量和社會化資源,擴大服務覆蓋面;同時,在尊重老年人隱私、依法開發使用數據的前提下,對碎片化數據進行有效整合。
“數據集成對科學決策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老齡產業方向博士後鄭志剛説,發展智慧養老,可以通過數據和信息打破機構之間的邊界,把各類社會組織、企業及養老機構整合形成新的組織,通過網絡實現社會組織、社會機能的協同。(完)
編輯:trs_zycf
上一篇: 北京香山論壇專家研討會將於12月1日至2日舉行
下一篇: 今年以來我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下降超四成
國家衞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26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 “我們絕不能讓老年人因智能技術掛不上號、看不成病、辦...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24日公佈。針對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對老年人的服務保...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老年人面臨的掃碼難、就醫難、支付難等問題被置於“放大鏡”下,考驗着老年人持續學習能力的同時,如...
題:明天我們怎樣養老?——各地養老新模式觀察新華社記者當你老了,走不動了,誰來守護你?誰來照顧你?隨着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
題:不會用、不敢用、易受騙……誰來幫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同時調查報告,中老年人生活中常遇到的六大詐騙類型為交易詐騙...
在北京奧運村街道開展的一個服務項目中,劉均娥做了這樣的嘗試:組織社會參與意願較高的低齡活力老人組建志願團隊,引導低齡...
掃碼點餐、在線掛號、網購車票、網約車出行……移動互聯網時代,生活越來越便捷的同時,不收現金、打不着車、沒有健康碼無法...
9月21日是日本的敬老日。日本總務省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人數及其在總人口中佔比均創歷史新高。從性別來看...
看病網上預約成常態,但一些老年人遭遇不便,市人大代表建議提供有温度的均等化服務醫院號源應考慮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人疫情...